从1963到今天:EP管鼻祖如何引领微量实验革命?

2025/04/18


01

实验革新—出道即巅峰的EP管

1962年,Eppendorf的工程师发现最近流行的聚丙烯(1959年第一代聚丙烯催化剂投入工业化生产)理化性质很不错,价格还便宜,就制作了一种小管子方便液体呈放,并且以公司的名义申请了专利,取名为Eppendorf管(简称EP管)。1963年世界上第一款EP管Eppi 3810正式上市,十年内就卖出1000多万个,出道就是爆款。


02

默默耕耘—六十年品质如一

目前,EP管也出现了各种规格:0.5 mL、1.5 mL、2 mL、5 mL、15 mL、25 mL、50 mL等,并且还有锥底和圆底、螺旋盖和锁扣盖等分别。

目前,全世界实验室每年消耗的EP管数以亿计,生产EP管的厂商也是多如牛毛。Eppendorf的产品在出厂时始终保证:

  • 材质:原生纯聚丙烯(PP),不含抑菌剂、塑化剂和乳胶。

  • 工艺:高级抛光工具,不使用脱模剂;生产染料不使用有机添加剂和重金属。

  • 标准:ISO 9001和ISO 13485;每个产品可全程追溯。


03

技术革命—珍贵样本拯救者

时间来到二十一世纪,2003年科学家们提前完成人类基因组计划,又提出了后基因组计划、蛋白组项目。在组学研究中,实验耗材的吸附效应是让人头疼的难题,样本从收集、制备再到上仪器分析的过程中,每接触一个表面就会损失一部分。

面对这一难题,Eppendorf在2004年就提供了突破性的解决方案。Eppendorf LoBind®低吸附技术采用特殊的双链聚合物设计构成了亲水表面,不需要使用表面涂层,即可极大降低了蛋白或者 DNA 样本的吸附。不仅可以近 100% 回收低含量的蛋白或 DNA 样本,还可降低样本干扰风险。


目前,Eppendorf LoBind®系列包括蛋白低吸附和 DNA 低吸附产品。品类涵盖:离心管、微孔板和深孔板,可以满足您珍贵样品平行放大的处理需求。


产品

推荐


以下是部分商品信息和货号,更多资讯请关注商城官网——柏澳集(www.biology-market.com)


# END #

部分图片、字体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